摩根大通的巨亏受查
2012年5月10日,摩根大通披露,由于风险对冲方面的投资策略失败,该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办公室”(CIO)在过去6周损失20亿美元,并且损失未来还可能再增加10亿美元。
巨额亏损立即引发市场对摩根大通经营状况的质疑和担忧,摩根大通股票在2012年5月11日开盘即一路下跌,最终收盘大跌9.3%至36.96美元,市值一日蒸发150亿美元。
当天,不管是欧洲还是美国,股市金融板块齐跌,纽约股市银行股下挫近1%,跌幅列各大板块之首,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和高盛集团股价跌幅均在4%左右。 2012年5月15日,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介入摩根大通巨亏丑闻的清查。摩根大通股东大会同日召开,试图平息事态,受到金融界的广泛关注。
摩根大通这次巨亏至少损失23亿美元,摩根大通股票的市值自丑闻曝光以来则蒸发上百亿美元。然而,丑闻如何发生至今依然扑朔迷离,疑点丛生。
美国司法部于2012年5月15日开始对摩根大通展开犯罪调查。司法部消息人士透露,此案暂由FBI纽约分局处理,至2013年正处于“初步问讯”阶段,尚没有摩根大通人员遭到指控。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早前已经开始了对摩根大通的调查,调查的重点是评估该银行的风险监控措施是否瘫痪。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不能妨碍FBI的办案。
FBI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可能都会调查摩根大通的相关内部监管文件,以及高层管理人员下达的指令。司法部和FBI均拒绝就此案发表任何评论。按照惯例,联邦调查部门一般不会就正在调查中的重大案件发表评论。 2012年5月15日举行的摩根大通股东大会没有对首席执行官戴蒙追究责任。摩根大通在股东大会上挫败了股东提出的任命独立董事长的提议。戴蒙的领导地位暂时没有被剥夺;他的2300万美元年薪也没有被调整。
对于外界要求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戴蒙于2012年5月15日作出回应说,摩根大通不反对新的金融监管措施,并声称公司方面支持《多德-弗兰克法案》的大部分内容。戴蒙此前一度是该法案的强烈反对者。
2013年摩根大通仍在调查巨亏的原因,并对造成巨亏的首席投资办公室进行了重组。有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可能会设法追回发给牵涉此案者的薪酬。 2012年7月13日,美国最大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承认其巨额亏损飙升,已由最早预估的20亿美元激增至58亿美元。因“伦敦鲸事件”造成的衍生品交易损失在2012年第二季度增加了44亿美元,加上第一季度的亏损14亿美元,总亏损已达58亿美元。
摩根大通13日公布的财报同时表明,摩根大通第二季度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8.7%,至49.6亿美元;重报后的第一季度利润将较初值减少4.59亿美元。摩根大通银行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13日在同经济分析师举行会议时也承认,这次巨亏“令公司核心发生了动摇”。但他同时坚称,巨亏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2013年外界仍不能准确估算摩根大通这次亏损的最终总额。摩根大通13日警告,该公司第三季度仍有可能继续面临衍生品交易的相关损失,规模大约为7亿到17亿美元。美国《纽约时报》此前预估摩根大通的巨亏可能最终达90亿美元。实际上,摩根大通市值自该公司宣布出现巨亏后曾一度缩水高达15%。
尽管如此,摩根大通的第二季度财报仍被市场投资者认为好于预期,因而摩根大通的股价13日早盘上涨近6%。银行类股的表现也大多向好。分析普遍认为,戴蒙短期内应该可以保住他的首席执行官位置。
摩根大通正计划追讨牵涉巨亏丑闻的管理人士数百万美元股票薪酬,这其中包括其首席投资办公室前负责人德鲁(Ina Drew)以及被称为“伦敦鲸”的交易员伊克希尔(Bruno Iksil)等。 摩根大通抵押贷款部门最新裁员1800人
摩根大通银行此前在2月份宣布将削减1.7万个职位,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抵押贷款部门,该部门主要处理从逾期借款人处争取拖欠贷款支付。
摩根大通在华“关系招聘”调查扩大
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知情人士称,针对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亚洲招聘实践的一项不断扩大的调查已发现内部文件显示,曾有数十名新入职雇员与该行当时在争取的交易挂钩。
作为调查的一部分,摩根大通的律师们正把相关信息报送美国证交会(SEC)和司法部(DoJ)。调查目的是,查明该行是否曾为了争取业务而聘用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政府内部权势人物的家属。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银行有什么关系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是相互独立的。
关系:摩根士丹利原是JP摩根大通公司中的投资部门,1933年美国经历了大萧条,国会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服务,摩根士丹利于是作为一家投资银行于1935年9月5日在纽约成立,而JP摩根则转为一家纯商业银行。
J.P,摩根,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30年代,由美国商人乔治·皮博迪所创办的商行。在历经朱尼厄斯·摩根、皮尔庞特·摩根、以及杰克·摩根三代人的建设之后,在20世纪初期,J.P.摩根已经发展成世界首屈一指的大财团。
然而1933年美国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即《1933年银行法案》),迫使摩根财团证券承销和投资业务分离,催生出了J.P.摩根公司的小兄弟——摩根士丹利。
扩展资料:
随着2006年的次贷危机前,摩根大通便非常有预见性的停止了所有次贷业务,因此在次贷危机来临是才能轻松度过危机;在2008年成功收购贝尔斯登之后,J.P.摩根已然成为华尔街最挺立的巨头。
在Bondware10月5日公布的内地和香港两地股本融资排名中,单月排名名列第一。计入建行、工行两个上市大单后,摩根大通名列摩根士丹利和瑞银之后,排名第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摩根大通
百度百科-摩根士丹利
美国次贷危机的报道
只限提供资料: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贷危机目前目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设一个银行A自身资产为30亿,30倍杠杆就是900亿。也就是说,这个银行A以30亿资产为抵押去借900亿的资金用于投资,假如投资盈利5%,那么A就获得45亿的盈利,相对于A自身资产而言,这是150%的暴利。反过来,假如投资亏损5%,那么银行A赔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15亿。
二、 CDS合同:
由于杠杆操作高风险,所以按照正常的规定,银行不进行这样的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比如,银行A为了逃避杠杆风险就找到了机构B。机构B可能是另一家银行,也可能是保险公司,诸如此类。A对B说,你帮我的贷款做违约保险怎么样,我每年付你保险费5千万,连续10年,总共5亿,假如我的投资没有违约,那么这笔保险费你就白拿了,假如违约,你要为我赔偿。A想,如果不违约,我可以赚45亿,这里面拿出5亿用来做保险,我还能净赚40亿。如果有违约,反正有保险来赔。所以对A而言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生意。B是一个精明的人,没有立即答应A的邀请,而是回去做了一个统计分析,发现违约的情况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总计可以拿到500亿的保险金,如果其中一家违约,赔偿额最多不过50亿,即使两家违约,还能赚400亿。A,B双方都认为这笔买卖对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欢喜。
三、CDS市场:
B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C在旁边眼红了。C就跑到B那边说,你把这100个CDS卖给我怎么样,每个合同给你2亿,总共200亿。B想,我的400亿要10年才能拿到,现在一转手就有200亿,而且没有风险,何乐而不为,因此B和C马上就成交了。 这样一来,CDS就像股票一样流到了金融市场之上,可以交易和买卖。实际上C拿到这批CDS之后,并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亿,而是把它挂牌出售,标价220亿;D看到这个产品,算了一下,400亿减去220亿,还有180亿可赚,这是“原始股”,不算贵,立即买了下来。一转手,C赚了20亿。从此以后,这些CDS就在市场上反复的抄,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抄到了62万亿美元。
四、次贷:
上面A,B,C,D,E,F....都在赚大钱,那么这些钱到底从那里冒出来的呢?从根本上说,这些钱来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资人的盈利。而他们的盈利大半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笔者对这个说法不以为然。笔者以为,次贷主要是给了普通的美国房产投资人。这些人的经济实力本来只够买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价快速上涨,动起了房产投机的主意。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贷款买投资房。这类贷款利息要在8%-9%以上,凭他们自己的收入很难对付,不过他们可以继续把房子抵押给银行,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时A很高兴,他的投资在为他赚钱;B也很高兴,市场违约率很低,保险生意可以继续做;后面的C,D,E,F等等都跟着赚钱。
五、次贷危机:
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房产投机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房子卖不出去,高额利息要不停的付,终于到了走头无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给了银行。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此时A感到一丝遗憾,大钱赚不着了,不过也亏不到那里,反正有B做保险。B也不担心,反正保险已经卖给了C。那么现在这份CDS保险在那里呢,在G手里。G刚从F手里花了300亿买下了100个CDS,还没来得及转手,突然接到消息,这批CDS被降级,其中有20个违约,大大超出原先估计的1%到2%的违约率。每个违约要支付50亿的保险金,总共支出达1000亿。加上300亿CDS收购费,G的亏损总计达1300亿。虽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机构,也经不起如此巨大的亏损。因此G濒临倒闭。
六、金融危机:
如果G倒闭,那么A花费5亿美元买的保险就泡了汤,更糟糕的是,由于A采用了杠杆原理投资,根据前面的分析,A赔光全部资产也不够还债。因此A立即面临破产的危险。除了A之外,还有A2,A3,...,A20,统统要准备倒闭。因此G,A,A2,...,A20一起来到美国财政部长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游说,G万万不能倒闭,它一倒闭大家都完了。财政部长心一软,就把G给国有化了,此后A,...,A20的保险金总计1000亿美元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七、美元危机:
上面讲到的100个CDS的市场价是300亿。而CDS市场总值是62万亿,假设其中有10%的违约,那么就有6万亿的违约CDS。这个数字是300亿的200倍。如果说美国go-vern-ment收购价值300亿的CDS之后要赔出1000亿。那么对于剩下的那些违约CDS,美国go-vern-ment就要赔出20万亿。如果不赔,就要看着A20,A21,A22等等一个接一个倒闭。无论采取什么措施,美元大贬值已经不可避免。以上计算所用的假设和数字同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无法低估。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定义
次贷即“次级subprime 按揭贷款”(mortgage loan) ,“次”的意思是指:与“高”、“优”相对应的,形容较差的一方,在“次贷危机”一词中指的是信用低,还债能力低。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那些因信用记录不好或偿还能力较弱而被银行拒绝提供优质抵押贷款的人,会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住房。
在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并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没多少收入或个人信用记录较低的人。之所以贷款给这些人,是因为贷款机构能收取比良好信用等级按揭更高的按揭利息。在房价高涨的时候,由于抵押品价值充足,贷款不会产生问题;但房价下跌时,抵押品价值不再充足,按揭人收入又不高,面临着贷款违约、房子被银行收回的处境,进而引起按揭提供方的坏帐增加,按揭提供方的倒闭案增加、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增加。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原因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借款人,如果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借款人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其实银行知道你还不了。房价降温,另一方面升息都是他们一手掌控的)
一个两个借款人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借款人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借款人。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贷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2007年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2007年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2007年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2007年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2007年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2007年7月份由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不过目前的花旗集团的股价已由高位时的23美元跌倒了现在的3美元多一点,也就是说目前的花旗集团的身价相当于一家美国地区银行的水平,根据最新排名花旗已经跌至19名,且市值已经缩水百分之九十,且其财务状况也不乐观.
[编辑本段]次贷危机发展
2007年
2007年2月13日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18亿美元坏账拨备
美最大次级房贷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Corp减少放贷
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New Century Financial发布盈利预警
2007年3月13日
New Century Financial宣布濒临破产
美股大跌,道指跌2%、标普跌2.04%、纳指跌2.15%
2007年4月4日
裁减半数员工后,New Century Financial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4月24日
美国3月份成屋销量下降8.4%
2007年6月22日
美股高位回调,道指跌1.37%、标普跌1.29%、纳指跌1.07%
2007年7月10日
标普降低次级抵押贷款债券评级,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
2007年7月19日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濒临瓦解
2007年8月1日
麦格理银行声明旗下两只高收益基金投资者面临25%的损失
2007年8月3日
贝尔斯登称,美国信贷市场呈现20年来最差状态
欧美股市全线暴跌
2007年8月5日
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
2007年8月6日
房地产投资信讬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申请破产保护
2007年8月9日
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美国次级债,全球大部分股指下跌
金属原油期货和现货黄金价格大幅跳水
2007年8月10日
美次级债危机蔓延,欧洲央行出手干预
2007年8月11日
世界各地央行48小时内注资超3262亿美元救市
美联储一天三次向银行注资380亿美元以稳定股市
2007年8月14日
沃尔玛和家得宝等数十家公司公布因次级债危机蒙受巨大损失
美股很快应声大跌至数月来的低点
2007年8月14日
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央行再度注入超过720亿美元救市
亚太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
各经济体或推迟加息
2007年8月16日
全美最大商业抵押贷款公司股价暴跌,面临破产
美次级债危机恶化,亚太股市遭遇911以来最严重下跌
2007年8月17日
美联储降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至5.75%
2007年8月20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1万亿日元
欧洲央行拟加大救市力度
2007年8月21日
日本央行再向银行系统注资8000亿日元
澳联储向金融系统注入35.7亿澳元
2007年8月22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37.5亿美元
欧洲央行追加400亿欧元再融资操作
2007年8月23日
英央行向商业银行贷出3.14亿英镑应对危机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70亿美元
2007年8月28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95亿美元
2007年8月29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52.5亿美元
2007年8月30日
美联储再向金融系统注资100亿美元
2007年8月31日
伯南克表示美联储将努力避免信贷危机损害经济发展
布什承诺政府将采取一揽子计划挽救次级房贷危机
2007年9月1日
英国银行遭遇现金饥渴
2007年9月4日
国际清算银行与标普对次级债危机严重程度产生分歧
2007年9月18日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4.75%
2007年9月21日
英国诺森罗克银行挤兑风波导致央行行长金恩和财政大臣达林站上了辩护席
2007年9月25日
IMF指出美国次贷风暴影响深远,但该机构同时认为各国政府不应过度监管
2007年10月8日
欧盟召开为期两天的财长会议,主要讨论美国经济减速和美元贬值问题
2007年10月12日
美国财政部本着解决次贷危机的宗旨,开始广开言路 改善监管结构
2007年10月13日
美国财政部帮助各大金融机构成立一支价值1000亿美元的基金(超级基金),用以购买陷入困境的抵押证券
2007年10月23日
美国破产协会公布9月申请破产的消费者人数同比增加了23%,接近6.9万人
2007年10月24日
受次贷危机影响,全球顶级券商美林公布07年第三季度亏损79亿美元,此前的一天日本最大的券商野村证券也宣布当季亏损6.2亿美元
2007年10月30日
欧洲资产规模最大的瑞士银行宣布,因次贷相关资产亏损,第三季度出现近5年首次季度亏损达到8.3亿瑞郎
2007年11月9日
历时近两个月后,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三大行达成一致,同意拿出至少750亿美元帮助市场走出次贷危机
2007年11月26日
美国银行开始带领花旗、摩根大通为超级基金筹资800亿美元
2007年11月28日
美国楼市指标全面恶化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声称10月成屋销售连续第八个月下滑,年率为497万户,房屋库存增加1.9% 至445万户
第三季标普/希勒全美房价指数季率下跌1.7%,为该指数21年历史上的最大单季跌幅
2007年12月4日
投资巨头巴菲特开始购入21亿美元得克萨斯公用事业公司TXU发行的垃圾债券
2007年12月6日
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公布,第三季止赎率攀升0.78%
2007年12月7日
美国总统布什决定在未来五年冻结部分抵押贷款利率
2007年12月12日
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和瑞士五大央行宣布联手救市,包括短期标售、互换外汇等
2007年12月14日
为避免贱价甩卖,花旗集团将SIV并入帐内资产
2007年12月17日
欧洲央行保证以固定利率向欧元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
2007年12月18日
美联储提交针对次贷风暴的一揽子改革措施
欧洲央行宣布额外向欧元区银行体系提供5000亿美元左右的两周贷款
2007年12月19日
美联储定期招标工具向市场注入28天期200亿美元资金
2007年12月21日
超级基金经理人BlackRock宣布不需要再成立超级基金
2007年12月24日
华尔街投行美林宣布了三个出售协议,以缓解资金困局
2007年12月28日
华尔街投行高盛预测花旗、摩根大通和美林可能再冲减340亿美元次贷有价证券
2008年
2008年1月4日
美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消费者信贷违约现象加剧,逾期还款率升至2001年以来最高
2008年1月16日
评级公司穆迪预测SIV债券持有者损失了47%资产
2008年1月17日
次贷亏损严重,标普评级公司开始对债券保险商实施新的评估方法
布什政府有意放松对房地美和房利美的监管
美国去年12月新屋开工数量下降14.2%,年率为100.6万户,为16年最低
2008年1月21日
英国财政部要求有意收购诺森罗克银行的私营企业在2月4日前提交详细提案
2008年1月22日
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至3.50%,这是美联储自1980年代以来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
2008年1月24日
美国纽约保险监管层力图为债券保险商提供150亿美元的资金援助
2008年1月30日
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
2008年2月1日
美国1月非农就业人数减少1.8万,为超过4年来首次减少
2008年2月9日
七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声明指出,次贷危机影响加大
2008年2月12日
美国六大抵押贷款银行为防范止赎的发生,宣布“救生索”计划
巴菲特愿意为800亿美元美国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
2008年2月14日
美国第四大债券保险商FGIC宣布愿意分拆业务
2008年2月18日
英国决定将诺森罗克银行收归国有
2008年2月19日
美联储推出一项预防高风险抵押贷款新规定的提案,也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所采取的最全面的补救措施
2008年2月20日
德国宣布州立银行陷入次贷危机
2008年2月21日
英国议会批准国有化诺森罗克银行
2008年2月28日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声称即使通胀加速也要降息
2008年3月5日
美国2月ADP就业人数减2万多,美元兑欧元刷新历史新低
2008年3月7日
美联储宣布两项新的增加流动性措施,一是定期招标工具,二是决定开始一系列定期回购交易
2008年3月11日
美联储再次联合其它四大央行宣布继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缓解全球货币市场压力
2008年3月13日
美国财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监管官员将提议对银行资本实行更严格的监管
美国官方首次预测经济衰退
2008年3月14日
美国投行贝尔斯登向摩根大通和纽约联储寻求紧急融资,市场对美国银行业健康程度的担忧加深
2008年3月17日
美联储意外宣布调低窗口贴现率25个基点,到3.25%
摩根大通同意以2.4亿美元左右收购贝尔斯登
2008年3月19日
美联储宣布降息75个基点,并暗示将继续降息
2008年3月20日
英国央行会见五大投行高级管理人员,首次表态将为国内银行提供更多资金援助
2008年3月24日
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委员会允许美国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系统增持超过1000亿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发行的MBS
2008年3月27日
欧洲货币市场流动性再度告急,英国央行和瑞士央行联袂注资
美联储透过定期证券借贷工具向一级交易商提供了750亿美元公债
英国首相布朗和法国总统萨科齐举行会晤,讨论如何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和敦促国际主要金融机构改革
2008年3月31日
美国财长保尔森将向国会提交一项改革议案,加强混业监管
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朗同意加强合作,应对金融市场动荡
2008年4月8日
IMF称全球次贷亏损一万亿美元
2008年4月9日
国际金融协会代表全球银行业巨头首次公开承认在此次信贷危机中负有责任
2008年4月10日
高盛再次宣布裁员,瑞银集团预测华尔街企业可能不得不裁减最多达35%的员工
美国参议院通过价值超过41亿美元的一揽子房屋市场拯救计划
高盛CEO称此次信贷危机可能已接近尾声
2008年4月11日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预估瑞穗证券2007会计年度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交易损失达4000亿日元(折合39亿美元)
2008年4月12-13日
七国集团(G7)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召开为期两天的会议,表达了对当前金融市场震荡的担心之情,并要求加强金融监管
2008年4月14日
德意志银行计划向私人股本公司最多出售200亿美元的杠杆相关债务
2008年4月15日
英国3月RICS房价指数跌至30年最低-78.5,低于-67.5的预期值
摩根大通分析师指出,此次全球信贷危机,很可能会在未来10年时间里继续影响市场
新加坡投资局有意参与瑞银150亿瑞郎的融资计划
花旗集团副总裁William Rhodes声称,美国经济正接近风暴中心,可能正处于衰退中
OECD预测全球次贷损失3500-4200亿美元
RealtyTrac Inc.报告美国3月房屋止赎率上升57%
英国银行业敦促政府干预市场,防止较小金融机构倒闭,确保新贷款来源
2008年4月16日
布朗出访美国,为信贷危机等问题寻求国际解决
美国3月新屋开工数量急剧下降11.9%,降至17年最低水平
美联储褐皮书指出各个地区的贷款标准,贷款需求下降
摩根大通季度报告好于预期,宣称次级贷将结束,并计划筹集60亿美元资本金
2008年4月17日
美林公司第一季净亏损达19.6亿美元,亏损大于预期,且为连续第三季亏损。该公司第一季度资产减记总额超过了65亿美元,并将再裁员3000人,预期未来数月的形势将“更加艰难”
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问题。
中美采取措施
当前,面对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趋缓的双重压力,我国应采取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避免经济的“硬着陆”。同时,应借鉴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验,采取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减免税、增加政府投资和支出、提高社会福利保障水平、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等措施刺激经济的增长,使经济仍然能够维持一个较高的增速,以缓解就业压力。
A.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上仍然保持紧缩态势,但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防止过度紧缩,可实行谨慎加息。当前的信贷控制在实质上已经提高了企业的资金成本,进一步提高利率对经济面的打击可能会很大。 这一点已被打破,目前在不到百日内我国已连续降息五次,也几次降低了存款准备金率,我们现在一段时间都将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国务院的最新政策。
B.积极的财政政策。
(1)扩大政府投资。根据以往的经验,出口的下降对国内的投资增速将造成一定的拖累,需要采用扩大政府投资的方式来对冲这部分的影响。投资的重点领域是受雪灾、地震影响较大的基础设施以及农业基础设施。
(2) 增加政府支出与补贴。继续扩大社保和医保的覆盖面,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加大农业直补的方式鼓励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
(3)减免税收。减税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有利于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供给,有利于居民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包括取消利息税、进一步提高所得税的免征基数、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贴等。
C.抓住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调整出口产业结构。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和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一般贸易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同时要继续坚持不懈促进节能减排。
摩根大通如何逃出次贷危机
At this rate, Jamie Dimon may soon have to start being nice about JPMorgan Chase's investment bank.自2004年进入摩根大通以来,戴蒙经常对该公司投行业务的表现感到失望,而这位首席执行官也常常公开表达他的这种不满。Since he arrived in 2004, Mr Dimon has often been disappointed with the investment bank's performance. And JPMorgan's chief executive has been characteristically unbuttoned in sharing that disappointment in public.不过,摩根大通发布的第四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比一些同行更好地度过了这次信贷市场动荡。But JPMorgan's fourth-quarter figures next week are expected to confirm that it has steered through the credit market turmoil much better than some of its rivals.相比于花旗(Citigroup)、美林(Merrill Lynch)、瑞银(UB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竞争对手,摩根大通的损失规模要小。The figures will not be pretty, with analysts expecting heavy credit-related writedowns. But JPMorgan will have suffered much less damage than rivals such as Citigroup, Merrill Lynch, UBS and Morgan Stanley.摩根大通投行业务联席首席执行官比尔�6�1温特斯(Bill Winters)表示,这一切归功于判断,而非运气。该行在受打击最严重的领域并没有太多风险敞口,“因为我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Bill Winters, co-chief executive of JPMorgan's investment bank, says that is down to judgment, not luck. The bank did not have big exposures in the worst-hit areas "because we chose not to".例如,摩根大通放弃了结构性投资工具(SIV)。事实证明,这种表外基金让竞争对手花旗集团头疼不已。For example, JPMorgan gave a pass to structured investment vehicles, the off-balance-sheet funds that have proved such a headache for rival Citigroup.2003年,当摩根大通收购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美一银行(Bank One)时,也接管了一只位于伦敦的结构性投资工具。当时,戴蒙是美一银行的首席执行官。In 2003, when JPMorgan acquired Bank One, the Chicago-based bank run by Mr Dimon, it inherited a London-based SIV.温特斯表示:“我们对它进行了研究。我们试图搞清楚它是一个好设想的原因,但未能找到答案。”因此,摩根大通在2005年将它卖给了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而后者现在正被迫解散它。"We looked at it. We tried to work out why it was a good idea and couldn't," Mr Winters says. So in 2005, JPMorgan sold it to Standard Chartered, which is now being forced to unwind it.摩根大通在信贷紧缩时期取得的相对较好的业绩,出乎很多观察人士的意料,他们原本以为,该公司的表现会与它“易于发生事故”的名声相符。JPMorgan's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 during the credit squeeze has surprised many observers who presumed it would live up to its accident-prone reputation.But Mr Winters, and his co-chief executive at the investment bank, Steve Black, say it has learnt from those past accidents.不过,温特斯与另一位投行业务联席首席执行官史蒂夫�6�1布莱克(Steve Black)表示,该公司从过去的事故中汲取了教训。The most important single choice JPMorgan made was not to be big in the business of selling collateralised debt obligations based on residential mortgage securities.摩根大通做出的一个最重要的选择就是:不要把基于住宅按揭证券的债务抵押债券(CDO)销售业务做得太大。It would have been a natural thing for JPMorgan to do. One of the pioneers of structured credit in the 1990s, JPMorgan is a leader in parts of the CDO business. But in the mortgage-backed side, it was second division.本来,对于摩根大通而言,把这块业务做大做强是自然而然的事。作为上世纪90年代结构信贷的先驱之一,摩根大通是CDO部分业务领域的领导者。不过在按揭抵押证券方面,它仅位居第二集团。"We saw other firms doing massive business and we put pressure on our people to figure out where we were going wrong," Mr Winters says.“我们看到其它公司开展了大量此类业务,于是要求手下人员找出我们出错的地方,”温特斯表示。"We ran the numbers every way we could. But when you factored in the riskiness of what you have to hold, we couldn't figure out how you would make any money."“我们尽可能到处收集数据。不过,当你把自己不得不承担的风险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看不出你怎么能赚钱。”Other banks, such as Citigroup and Merrill, have suffered billions of dollars of losses on the senior tranches of CDOs they retained.The generous yield provided by those tranches suggested they were much riskier than widely assumed. And so it proved.其它投行,例如花旗和美林,因为手中持有的高级CDO而蒙受了巨额损失。Mr Winters says JPMorgan's experience securitising corporate loans in the late 1990s underlined the danger of such assumptions.这些CDO提供高额回报率,意味着它们的风险比人们普遍假设的更大。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The group later discovered the risks of holding too much of anything when Chase's exposure to telecoms start-ups cost it dearly when the tech bubble burst.温特斯称,JP摩根(JPMorgan)上世纪90年代在企业贷款证券化方面的经历,凸显了这种假设的危险性。Those losses, together with the costs of the group's involvement with Enron and WorldCom, seriously hampered efforts to create a top-tier investment bank from the merger of Chase Manhattan and JPMorgan in 2000.该集团后来发现了过多持有任何东西的风险。当科技泡沫破裂时,大通曼哈顿(Chase Manhattan)在电讯初创企业方面的风险敞口令其损失惨重。The banks lost talent after the bubble burst, then again in 2004 when heavy litigation payments slashed the bonus pool. Learning another lesson, the investment bank is expected to pay healthy bonuses for last year, in spite of the downturn.这些损失,再加上受安然(Enron)和世通(WorldCom)牵连而付出的成本,严重影响了该集团在2000年借助合并大通曼哈顿和JP摩根而创建一流投资银行的努力。Mr Winters, a JPMorgan veteran, and Mr Black, who had joined from Citibank shortly before the merger, were made co-chief executives in 2004. They have since changed most of the senior management on the markets side, overhauled the trading businesses in an attempt to reduce volatility and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invested in areas where the bank was weak.在科技泡沫破灭后,以及在2004年,当巨额诉讼赔付严重影响了奖金水平时,银行都损失了不少人才。痛定思痛,尽管去年业绩下滑,但预计JP摩根还是会发放丰厚奖金。These included commodities trading - which JPMorgan had exited in 1997 - and equities, where neither bank had been strong. "We have built out most of the gaps we had. Right now, we are a top-three player across every asset class across the globe."JPMorgan's trading business lagged behind many of its rivals during the boom, which ended last summer, partly because value at risk was kept flat.温特斯是JP摩根的老员工,而布莱克则是在JP摩根和大通合并前不久,从花旗银行(Citibank)跳槽过来的。他们两人在2004年成为联席首席执行官。从那以后,他们更换了市场方面的多数高层管理人员;改革了交易业务,以降低波动性、提高收益率;同时,还在该行的薄弱领域进行了投资。This was not because Mr Dimon does not like risktaking, which Mr Winters insists is a myth, but because he wanted to concentrate on improving productivity of risk capital. JPMorgan can claim to be the world's leading corporate finance bank, generating investment banking revenue of $6bn last year, according to Dealogic, ahead of Goldman Sachs, Citi and Morgan Stanley.这些领域包括大宗商品交易(JP摩根1997年退出了这项业务)、股票业务(JP摩根和大通曼哈顿无一擅长)。“我们弥补了多数缺口。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在所有资产类别,我们都是行业前三名。”Like other Wall Street banks it has been investing heavily outside the US. It remains underweight in Asia, where it generated 13 per cent of its revenue in the first nine months of 2007, though Mr Winters says it is "closing the gap quickly".But it is very strong in 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 which accounted for 40 per cent of its revenue.在结束于去年夏季的信贷繁荣期,摩根大通的交易业务落后于很多对手,部分原因就是风险价值一直比较平稳。Its position in Europe has been bolstered by the tie-up with Cazenove in London in 2004, which has been much more successful than many sceptics predicted.这不是因为戴蒙不喜欢冒险(温特斯坚称这是谣传),而是因为他想集中精力提高风险资本的收益率。摩根大通可以自称是全球领先的企业金融银行,Dealogic的数据显示,该行去年的投行业务收入达60亿美元,超过高盛(Goldman Sachs)、花旗和摩根士丹利。Mr Winters, who spent a long time courting Cazenove, was always confident but says "it worked a little better than we hoped".Mr Winters and Mr Black argue that the investment bank is well-placed to thrive in these more challenging times. It has an enviable client list, a strong brand, and thanks to Mr Dimon's pursuit of a "fortress balance sheet", it is part of a very well capitalised group. Some of its rivals are not in such a happy position.与其它华尔街银行一样,摩根大通也一直在大举投资海外。它的亚洲业务依然比例薄弱,在2007年前9个月的收入中,只有13%来自亚洲。温特斯表示,该行正在“迅速弥补差距”。不过,该行在非洲和中东的业务非常强大,其总收入的40%来自于此。它在欧洲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04年与伦敦嘉诚(Cazenove)的合作。这笔交易的成效比很多怀疑人士的预期好得多。温特斯曾经花了很多时间游说嘉诚,他对这笔交易始终抱有信心,但他也说:“这笔交易比我们的预期还要稍微好一点。”温特斯和布莱克认为,这家投行有能力面对这些更具挑战性的时局。它拥有令人羡慕的客户群、一个强大的品牌,而且,得益于戴蒙对“坚实资产负债表”的追求,该行现在是一个资本非常充足的大集团的一部分。《FT商学院》
急求这次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全过程。起因经过挽救措施的叙述,谢谢大家
1.次贷危机的概念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
2.次贷危机的产生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2.1.产生原理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 :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2.2.通俗解答
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当地人很少全款买房,通常都是长时间贷款。可是我们也知道,在这里失业和再就业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些收入并不稳定甚至根本没有收入的人,他们怎么买房呢?因为信用等级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信用贷款者,简称次级贷款者。
由于之前的房价很高,银行认为尽管贷款给了次级信用贷款者,如果贷款者无法偿还贷款,则可以利用抵押的房屋来还,拍卖或者出售后收回银行贷款。但是由于房价突然走低,贷款者无力偿还时,银行把房屋出售,但却发现得到的资金不能弥补当时的贷款+利息,甚至都无法弥补贷款额本身,这样银行就会在这个贷款上出现亏损。
一个两个贷款者出现这样的问题还好,但由于分期付款的利息上升,加上这些贷款者本身就是次级信用贷款者,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无法还贷的贷款者。正如上面所说,银行收回房屋,却卖不到高价,大面积亏损,引发了次债危机。
3.次贷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
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
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8月2日,德国工业银行宣布盈利预警,后来更估计出现了82亿欧元的亏损,因为旗下的一个规模为127亿欧元为“莱茵兰基金”(Rhineland Funding)以及银行本身少量的参与了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而遭到巨大损失。德国央行召集全国银行同业商讨拯救德国工业银行的篮子计划。
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8月6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继新世纪金融公司之后美国又一家申请破产的大型抵押贷款机构。
8月8日,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支基金倒闭,原因同样是由于次贷风暴。
8月9日,法国第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同样是因为投资了美国次贷债券而蒙受巨大损失。此举导致欧洲股市重挫。
8月13日,日本第二大银行瑞穗银行的母公司瑞穗集团宣布与美国次贷相关损失为6亿日元。日、韩银行已因美国次级房贷风暴产生损失。据瑞银证券日本公司的估计,日本九大银行持有美国次级房贷担保证券已超过一万亿日元。此外,包括Woori在内的五家韩国银行总计投资5.65亿美元的担保债权凭证(CDO)。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问题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强大冲击。不过日本分析师深信日本各银行投资的担保债权凭证绝大多数为最高信用评等,次贷危机影响有限。
其后花旗集团也宣布,7月份有次贷引起的损失达7亿美元,不过对于一个年盈利200亿美元的金融集团,这个也只是小数目
2007年春季,一场金融风暴在华尔街酝酿。美欧媒体开始频繁出现一个大众比较陌生的词语--"次级房贷"。而在接下来一年多时间里,由之引发的金融危机,不仅震撼了全球金融市场,更使得一批"明星"级金融巨头濒临破产困境。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告破产。当年春天,美国次贷行业崩溃,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由此,广为世人所知的美国次贷危机渐显峥嵘。
所谓次贷,是指美国房贷机构针对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群专门设计出的一种特别的房贷。相对于风险较低的"优质"贷款而言,这类贷款人的还贷违约风险较大,因此被称为"次贷"。
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房市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保持繁荣,这也刺激了抵押贷款机构超常规发展的欲望。受利益的驱动,一些银行等放贷机构纷纷降低贷款标准,使得大量收入较低、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加入了贷款购房者的大潮,成为所谓"次贷购房者"。
美联储前货币事务局局长文森特·莱因哈特认为,危机的一个重要根源,"是许多(美国)家庭基本没有通过资产积累创造财富的公开途径,只有一个例外:大量资源可以帮助人们对住宅进行杠杆式投资,政府也对此提供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如抵押贷款还款利息的税收减免等。"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忽视风险的结果,为危机日后全面爆发埋下了隐患。
2005年8月份,美国房价达到历史最高点,此后美国不少地区房价开始回落。到2006年,房价上涨势头停滞,房市开始大幅降温。房价下跌使购房者也难以将房屋出售或者通过抵押获得融资。
与此同时,美联储为抑制通货膨胀持续加息,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在截至2006年6月份的两年时间里,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利率先后提升了4.25个百分点。
由此,出现了大批"次贷购房者"无力按期偿还贷款的局面,次贷危机开始显现并呈愈演愈烈之势。
愈演愈烈:滥用创新工具导致金融风暴"火"速蔓延
在经历了2007年前几个月的发酵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蔓延到购买了次贷支持证券的投资者。
2007年6月7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宣布,旗下两只基金停止赎回。惊恐、疑惑的投资者很快发现,这两只基金持有大量与次贷有关的证券。
在美国,个人向银行等放贷机构申请住房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再将住房抵押贷款作为一种资产"卖给"房利美和房地美等机构。后者将各种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资产支持证券"(ABS),经由标准普尔等评级公司评级,然后再出售给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等投资者。这个过程被称为"资产证券化"。
在美国住房市场繁荣时期,上述过程运转流畅,购房者、放贷机构、负责打包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银行和购买这部分证券的投资者,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但这场在美国住房市场泡沫中形成的投机盛宴注定不能长久。随着越来越多的次贷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损失开始弥漫,最终波及到持有次贷的各类投资者。
但当此时,华尔街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似乎毫不知情。7月19日,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创下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4000点大关。
到2007年8月份,随着大量次贷形成坏账,基于这些次贷的证券也大幅贬值,次贷危机全面爆发。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从美国花旗银行到德国德意志银行,从英国汇丰银行到瑞士瑞银集团,全球各地的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养老金、对冲基金均发现自己手中持有大批次贷支持证券。由于这部分证券缺乏流动性,其价值和风险均难以判断。不少金融机构为满足有关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控制方面的要求,开始抛售资产,停止发放贷款和储备资金。一时间,银行系统惜贷气氛浓厚,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短缺,这种现象又被称为"信贷紧缩"和"信贷危机"。
2007年8月6日,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宣布破产。8月16日,美国第一大商业抵押贷款供应商全国金融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此后该公司从银行集团获得110亿美元紧急贷款后逃脱一劫。9月14日,英国诺森北克银行发生储户挤兑事件。
以上事件只是信贷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境遇的一个简单写照。在此期间,随着美国房价下跌,房贷违约率上升,房贷支持的证券价值缩水,众多金融机构宣布遭受巨额损失,有的宣布破产或被收购。
2007年9月17日,格林斯潘首次承认,美国房市存在泡沫,并警告说美国房价有可能超出大多数人预料,出现两位数的降幅。
为应对金融动荡,美联储等西方央行开始采取联手行动,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以缓解流动性不足,增强投资者信心。
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美联储连续7次降息,将基准利率由5.25%大幅削至2%。除此之外,美联储还宣布降低直接面向商业贷款的贴现率,并通过向投资银行开放贴现窗口、拍卖贷款等方式,持续向金融市场投放资金。
尽管如此,次贷危机开始向美国经济基本面扩散:失业上升、消费下降。2007年四季度美国经济下降了0.2%,为2001年三季度以来最糟糕表现。 双"高危期:华尔街五大投行巨头"惨遭"历史巨变
全球金融市场在动荡中迎来了2008年,这注定又将是华尔街的一个"多事之秋"。从年初到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大致经历了两个高危期。
在第一个高危期中,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陷入困境,最终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
3月14日,美联储宣布,对陷入困境的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贷款。但贝尔斯登最终没能"挺"下去。两天后,即3月16日,在美联储极力撮合下,贝尔斯登以每股2美元的"跳楼价"将自己卖给了摩根大通银行。美联储则为这笔并购案提供了大约300亿美元的担保。
对于这起并购案,许多媒体均以"枪口下的婚姻"来形容,意指贝尔斯登虽万般无奈,但饱受资金短缺之苦最后只能委身于摩根大通。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财长保尔森事后说,之所以对贝尔斯登采取断然措施,并提供政府担保,主要当时市场对贝尔斯登破产没有任何精神准备,而贝尔斯登与其他金融机构有千丝万缕联系,其一旦破产,将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无法预料的打击。
尽管从救助贝尔斯登开始,美国舆论对用纳税人的钱救助华尔街投行提出了质疑。但从效果来看,美联储的举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的忧虑。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次贷危机一度缓和,纽约股市也出现回稳迹象。4月份纽约股市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上涨4.5%,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上涨4.8%,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5.9%。当月美国花旗银行、高盛和德国德意志银行的负责人均表示,美国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不过,接下来事态的发展明显超出了外界的预料,也证明西方主要金融机构负责人对当时金融形势的判断过于乐观。
进入2008年7月份,美国金融市场再度紧张起来:投资者开始担心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陷入困境。
"两房"是私有企业,但又作为"政府授权企业"享有各种优惠。次贷危机爆发后,有政府担保背景的"两房"地位更加突出。同时,为谋求更大市场,"两房"也大举扩张,发放了更具风险性的贷款种类,这导致亏损不断扩大并形成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
在过去一年中,"两房"亏损达到了140亿美元。"两房"股价也暴跌了约90%。9月7日,美国政府再度出手,出资2000亿美元接管"两房"。
保尔森的解释是,考虑到"两房"的庞大规模和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两房"中任何一家企业垮台,"都会使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动荡",因此,接管两公司是当前保护市场和纳税人的"最佳手段"。
但"两房"问题只是第二个高危期的一个序曲,随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美国多家重量级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局势演变成一场全面的金融危机。
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银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同日,美国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9月17日,美国政府被迫对陷入困境的保险业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高达85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9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21日,美联储宣布批准美国第一大投行高盛和第二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实施业务转型,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即普通商业银行。25日,美国监管机构接手美最大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银行。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利丹,两者有怎样的关系?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利丹曾经来自同一家公司------JP摩根公司。
JP摩根公司曾经是美国一名商人名叫乔治.皮博迪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创办的一家商业银行。经过了三代摩根人(朱尼厄斯·摩根、皮尔庞特·摩根、杰克·摩根)的建设之后,JP摩根公司成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大财团。
JP摩根公司不仅提供商业银行的功能,还提供投资银行的功能。它下设的一个投资部门名字就叫摩根士丹利。在1933年美国经历了大萧条,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法案《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个法案旨在稳定经济,避免金融泡沫,禁止公司同时提供商业银行和投资 银行服务。于是,摩根士丹利从JP摩根公司里单独列出,成为一家独立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的主要业务是投行业务,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进行金融品的战略投资,同时帮助公司上市、兼并、重组等业务。
而JP摩根的商业银行成为一家纯商业银行,在后期它又兼并了大通银行,名称也改为JP摩根大通。在2006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之前,JP摩根大通很有远见的停止了一切次贷业务,在次贷危机中轻松度过难关,一跃成为美国排名靠前的商业银行。在2008年之后,JP摩根大通成功收购了贝尔斯之后,它俨然已经成为华尔街的金融巨头。随着2008年美国对商业银行业务的重新划定,不再硬性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投行业务,现在的JP摩根大通也带有投行业务了。
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曾经来自同一家公司,因为美国国会签署的法令分成了两家独立的公司,当时分营两种业务。现在摩根大通是商业银行为主,也下设了投行业务;而摩根士丹利则全部是投行业务。
对于摩根大通停止贷款吗和摩根大通2020年版的总结分享本篇到此就结束了,不知你从中学到你需要的知识点没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后续更新。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